卢氏文苑 | 王文照:路遥七十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最早听说路遥,还是1983年初夏,收音机里播放他的《人生》。五年后,1988年夏,还是收音机,听到了他的《平凡的世界》。
到了1997年,在地摊上我终于买到了《平凡的世界》合卷本,字很小,还有如饭里苍蝇一样的别字,虽然盗版的,读起来仍如痴如醉,难以自拔。这以后,蝶恋花,找遍了路遥的小说来读。

2002年11月17日下午,那时我管着学校一摊子事,还兼了个初三的班主任。那天正好周会课,就在班里召开了主题班会,具体说是纪念路遥去世十周年主题班会。是的,十年了,白驹过隙,虽未谋面却依然思念绵绵。班会上,主要是学生说的。他们介绍了各自读路遥的体会,虽然话有长短,述说深浅不一,但情,和我一样,都是饱满的。不知他们什么时候就接触了路遥。那一阵子,他们都有不少路遥的书,版本不同,款式各异,但也使我眼花缭乱。繁重的课业负担,并没有抵消学生对路遥的热爱。最后,我读了我的一篇短文《猜想路遥》。这篇短文获《作文》杂志年度“文心杯”征文教师组二等奖。

今年9月,去延安匆匆又匆匆,到延安大学拜谒路遥墓的计划落空。幸运的是,路遇一位为我拍照的延安大学新生林飞燕,互加微信,且不断联系。小姑娘也是路遥的铁杆,她答应我,去路遥墓祭奠。这不,前几天,照片来了,她到学校的后山上,圆了她的梦的同时,也圆了我的拜谒路遥的梦。我知道,“象牛一样劳动,象土地一样奉献”是怎样的胸襟情怀。我忍不住埋怨,书是要写的,可你为什么就不管不顾,索头搭在肩上,牛一样劳作,土地一样奉献,把一切都抛到脑后,牺牲全部的个人生活,与文坛彻底隔绝,难与父母妻女共享天伦之乐,甚至不能在养父病危离世之时略尽孝道……长时间离群索居,以至于最爱你的妻子林达也远你而去,难道就是为了倾生命之全力完成《平凡的世界》?生活的极度艰苦,生命的过度损耗,真的甚至是死亡的威胁也阻挡不了你奋进的脚步。

上世纪八十年代,伤痕文学过去了,反思文学正兴盛,他们正在寻根。意识流厉害,一口气一句话几十上百个字,连标点也没有,压根不叫人喘气。我不是对此有看法,但起码不喜欢。与你屁事,这是流行的,是时代潮流,你不喜欢又有何干?路遥受延安文艺史观影响较深,当然不是革委会头衔的影响,但于个人生活、于人民文艺及其价值观关系密切,所以他坚守现实主义传统,一以贯之。在这个问题上,《平凡的世界》出来后,受到了“新”与“旧”观念的考验,“现实主义过时论”给了他很大的难看,受冷遇也是很自然的。但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接地气的作品总是给人以共鸣、以呼应,诚如柳青《创业史》,反映老百姓心声,而不象某些人只是“丰乳肥臀”,“蛙”声不断,也不像某些人挖空心思,心术不正在“软埋”。他们怎么知道劳动人民想着什么盼着什么,喜欢什么怨恨什么。只有把自己的劳动和全体劳动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个人的劳动才有价值。孙少安、孙少平这样的文学艺术形象之所以打动人感染人,就在于普通劳动者的向上向善、自强不息,这就是劳动者的内在价值和尊严。

路遥说,六年来我只和这部作品对话,我哭,我笑,旁若无人。当别人用西式餐具吃中国这盘菜的时候,我并不为自己仍然拿筷子吃饭而害臊。中国的就是中国的,中国人就是中国人。在万花筒的世界面前,切不可迷失自己。中国人,在黄土地上,就是勤奋,就是执着,没有别的。这是我从路遥书中体味到的。所以我那篇《猜想路遥》,通篇一个主题盛赞路遥作为中国人的执着精神。

最近,路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路遥文学馆馆长厚夫先生说,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只要是奋斗者,他们就一定会喜欢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觉得这话有道理。

今年12月3日,是路遥诞辰七十周年纪念日,遂写下如是文字纪念之。

路遥不死,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注: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者推荐

路遥,中国当代现实主义、乡土文学作家,以其呕心沥血创作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小说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享誉国内文坛,影响、鼓舞了整整一代文学青年的心志心路。可惜路遥先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英年早逝,而今已近三十年了!但他的作品至今仍香馨浓郁、受到如潮的好评,焕发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无穷的生命力。作者是性情中人,也是纯粹的文学人。从文中看出,他与路遥先生有着相同的价值观作指导,或者说都是以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作支撑,是比较接地气、倾民声、近生活的现实主义的写作能手,和无数个至今仍对路遥其人其作津津乐道的文友一样,也是标准的“路遥”迷。本文从1983年、1988年分别通过收音机收听路遥先生的两篇著名小说起笔,写到1997年从地摊上买到《平凡的世界》合卷本;2002年作为毕业班班主任专门举办纪念路遥逝世十周年主题班会,并尽兴交流自己的《猜想路遥》短文(随后获奖);写到今年九月去延安匆匆观光时拜托邂逅的女大学生替他拍发路遥墓相关图片以圆拜谒路遥之梦的轶事……凡此种种,作者与路遥之情份缘事,可谓历历在目,件件动容,难以尽述。作者借此表达了对路遥先生无限的崇敬、赞服之情,对路遥先生的文学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鞭挞了一度沉渣泛起的所谓的反思文学的阴暗面。在12月3日路遥先生七十寿诞纪念日来临之际,本文可谓难得的一份宝贵献礼。路遥先生不愧为“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不愧为我们的文学导师。让我们一起缅怀路遥先生,一起学习他勤奋、执着的创作精神,学习他的作品。(知和)

路遥简介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陕西清涧人。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1986年后,推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1992年积劳成疾,在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后不久英年早逝。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作者简介:王文照,退休教师。爱好文学,从文学青年到文学老年。有小说、散文、诗歌散见报刊杂志。

往期作品

?远去的麦场

?淘书的乐趣

?五味杂陈

?贴年画

?绿色军营梦

?我与《卢氏文苑》结下不解之缘(外一篇)

卢氏文友群主办

文学顾问

牛爱民 任耀榜宋海峰

李宏文 张银成 周天鹤

董建中韩成章(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苑编辑部

文苑总编:知 和

文苑主编:卢辉

执行主编:张淑清

责任编辑:张 瑞 张欣燕

邹楠程向楠

红 云 刘小娟

本期校审:知 和

本期编辑:张淑清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关注卢氏文苑,点击“写留言”,留下你的精彩评论!投稿作者请提供简介及照片!

版权声明